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房子信用貸款條件用地缺口巨大 廣東 與海謀地

11月12日,粵西湛江港灣的東海岸,廣東省第十四屆省運會的主場館工地上一片繁忙,各種工程車輛來回穿梭,數十臺巨大的塔吊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與主場館隻有一橋之隔的海岸線上,大片沿海灘塗正在做圍欄工作,為運動會場館的配套設施工程用地做準備。3年前獲得瞭2014年廣東省運會主辦權之後,省運會主場館所在地的湛江坡頭海東新區,開始醞釀大規模的填海造地計劃,僅坡頭區麻斜至乾塘沿岸,就有2萬畝的灘塗正準備進行填海造地,新近獲批的省運會配套場館設施工程,則拿到瞭近600畝的填海面積指標。《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調查采訪瞭解到,目前不僅是湛江,廣州、東莞、珠海等城市都已經在進行或準備進行一些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僅在“十二五”期間,廣東填海造地的規模就將達到12萬畝。11月6日國務院最新批復的廣東海洋功能區劃顯示,到2020年,廣東全省獲得的建設用圍填海規模將被控制在2.3萬公頃(約34.5萬畝)以內,然而僅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的建設用地缺口就已經達到130萬畝。作為海洋大省,向海洋要地、要空間,是廣東省下一輪經濟轉型發展不能回避的問題。然而,大規模的填海引發的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海灣面積大幅度縮小淤積、沿海灘塗的大面積消失、海岸線縮短等問題正在嚴重影響填海區域的生態環境。“十二五”填海規模將達12萬畝廣東是經濟大省、海洋大省,人均用地不足的問題特別突出,向海洋要土地、要發展空間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填海造地的說法太過於敏感,湛江官方的宣傳口徑叫"灘塗整治"。”一位熟知情況的湛江本地媒體人士向記者透露,沿著坡頭區一側的海岸,已經被劃出瞭十多塊填海區,圍繞省運會主場館建設,湛江計劃在其周邊建設高檔商品房住宅區、遊艇碼頭等,填海造地就是這個計劃當中的關鍵一部分。在距離湛江數百公裡遠的珠江口東岸城市東莞,雖然近年來在國內外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但今年年初,東莞也提出瞭總投資180億元的“長安新區”填海計劃。長安新區的填海位置位於長安與虎門交界處的交椅灣,涉及填海面積達20平方公裡(2000公頃,3萬畝),包括前期8平方公裡是陸域面積(魚塘),後期12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東莞長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鄭國洪告訴記者,國傢海洋局已於今年2月10日批復瞭《長安港區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根據規劃,長安港區前期規劃的用海面積為675公頃,規劃填海面積達588公頃。2012年10月8日,廣州南沙新區江海聯運碼頭一期項目的填海工程在南沙龍穴島正式動工,這個涉及海域面積近32公頃的填海項目,是近年來廣州市首次獲得廣東省海洋局批準的大規模填海造地項目。隨著國傢級新區規劃的落實,大規模填海造地計劃已經在南沙蠢蠢欲動。11月2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瞭《廣州市城鄉統籌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試點方案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將實施土地管理制度創新試點,其中包括在南沙新區開展圍填海造地工程,具體的舉措將於明年年中出臺。類似於湛江、東莞這樣的填海造地計劃已經在廣東的沿海城市遍地開花:粵東汕頭正在推進的東部新城填海造地工程規模達到20平方公裡,面積相當於重造一個汕頭;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則成為瞭過去數年間,廣東填海造地最多的城市,其劃出的七大填海區填海總規模達到62平方公裡,占廣東全省圍海造地總面積的42%以上,時至今日,其填海造地仍在進行。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2015年內廣東將形成廣州南沙龍穴島、深圳前海、珠海高欄島、東莞長安交椅灣、汕頭東部、湛江東海島等28個集約用海區,全省的填海面積將達8000公頃(12萬畝)。“廣東是經濟大省、海洋大省,人均用地不足的問題特別突出,向海洋要土地、要發展空間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孫省利教授對記者表示,填海造地是廣東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關鍵在於如何將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填海一畝收益數百萬與舊城拆遷需要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麻煩相比,填海造地是當下政府最經濟實惠的土地獲取方式。建設用地的嚴重不足是廣東沿海各地市熱衷於填海造地的重要原因。隨著近幾年廣東經濟的發展,全省的用地需求呈現出迸發式的高速增長。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廳長陳耀光透露,如果廣東省要在2015年實現生產總值6.7萬億元的預計目標,廣東則至少還需要新增265萬畝的土地,但根據目前廣東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廣東省可增加的建設用地僅為135萬畝,剩下130萬畝的缺口有待填補。以湛江為例,記者瞭解到,今年廣東省下達給湛江全市的用地指標隻有2700畝,然而隨著湛江今年多個大項目的落戶,全年的用地指標需求已經超過瞭5000畝。“到今年8月份,我們2700畝的用地指標已經用盡,用地指標的缺口非常嚴重。”湛江市市長王中丙也認為,積極拓展建設用地空間,科學有序開展圍填海造地是湛江不得已的選擇。珠江口西岸的“填海大戶”珠海形勢似乎顯得更為嚴峻。根據珠海市海洋和漁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的信息,目前珠海的土地開發強度已經達到30.44%,與國際上大都市圈土地開發強度25%~30%相比,土地開發強度已近極限。在耕地占補平衡方面,預計珠海2013年的耕地缺口將達8000畝以上。“向海洋要地”,由此成為瞭廣東不少沿海城市共同的選擇。根據《廣東省海域使用公報》的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上半年,廣東的用海總面積約10295公頃,其中填海的面積已經達到4154公頃。“與舊城拆遷需要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麻煩相比,填海造地顯然是當下政府最經濟實惠的土地獲取方式。”曾任湛江市環保局局長的李丕學告訴記者,由於成本低,見效快,一些沿海城市在招商引資時,越來越多地把目光盯在瞭填海造地上。事實上,填海造地用於吸引大項目落地似乎還算無可厚非,但隨著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熱潮的興起,填海賣地在部分地區卻成為瞭地方政府一本萬利的“生意”。根據當前法規,圍填海形成的土地屬於“未定性的新增土地”,無需承擔耕地占補平衡的開墾費用。而目前國內填海造地的平均成本一畝僅15萬到20萬元左右,然而一線海景地塊通過招拍掛後,最高甚至可以賣到200萬元一畝。巨大的利益顯而易見。在珠海,記者查閱相關的土地出讓資料發現,2010年珠海列入土地出讓計劃的9個項目當中,有6個出讓項目均為填海後形成的地塊,出讓面積占當年珠海土地出讓總面積的36.8%;2011年,珠海主城區一共出讓的3塊經營性用地中,其中兩塊土地都是經由填海形成,總面積達22.7萬平方米,最終這兩塊土地的出讓地價高達近30億元,是當年珠海無可爭議的“地王”。即將大面積消失的海灣近幾十年來湛江的填海都是在灣區裡進行的,而灣區是各種魚類棲息產卵的主要場所,灣區填海是真正的“成本低,破壞大”。用地指標的客觀需求和土地財政的利益沖動,使得廣東沿海城市的填海造地行為層出不窮,然而,由此引發的對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卻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上世紀50年代,湛江灣的水域面積還是590多平方公裡,到現在湛江灣區的水域面積已經不足200平方公裡,其餘全部都被圍墾填掉瞭。”長期致力於近海生態環境研究的孫省利痛心地表示,近幾十年來湛江的填海都是在灣區裡進行的,而灣區是各種魚類棲息產卵的主要場所,灣區填海是真正的“成本低,破壞大”。“近10年來湛江漁業資源急劇減少,除瞭與海洋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有關外,跟填海工程也有很大的關系。”孫省利表示。記者從湛江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瞭解到的2011年湛江漁業情況數據表明,諸如帶魚、鯧魚、馬鮫、鯡鯉、蝦類等優質漁業資源品種在當年湛江漁業漁獲物組成中的占比已經低至8.44%,較2009年的23.07%、2008年的23.61%急劇下降。與此同時,大規模的灣區填海,也使得湛江最美麗的金沙灣海岸線由10年前的3.6公裡縮短到瞭現在的1.2公裡。湛江麻斜海西海岸則平均向海中推進瞭500米,造成瞭嚴重的淤積,納潮量減少瞭四分之一,水深則平均下降瞭1.5米,不僅破壞瞭海洋生態環境,更使該海區內的不少設施喪失或部分喪失瞭運作功能。而在深圳灣,由填海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已經顯現。原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勇軍透露,深圳灣歷史上經歷瞭三次大規模的填海,深圳灣四分之一水域面積在這三次填海中被填掉,沿海灘塗的大面積消失,原來在灘塗生存的大量彈塗魚、蟶子、招潮蟹、貝類、蝦蟹等底棲生物遭到滅頂之災,而這些底棲生物是紅樹林濕地生物鏈不可缺少的環節。如今,深圳灣已由清變濁,水深平均隻有2.9米,完全喪失瞭應有的海洋生態價值,填海加劇瞭自然淤積的速度。有專傢推算,按照目前的自然淤積速度,170年後深圳灣將會消失。將生態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現在填海大多數是政府行為,這是政府職能上的錯位,政府本該做好規劃引導和監管工作,讓企業去實施,但現在不少地方政府自己動手,依靠填海賣地掙錢。事實上,類似的教訓在日本、荷蘭等曾經實施過大規模填海造地的國傢早已出現。資料顯示,1945年到1978年,日本在東京灣和神戶實施填海造地工程,3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3.9萬公頃的沿海灘塗消失,海洋污染、生態退化、航道淤塞等問題隨後接連出現,為此,日本不得不每年投入巨資設立專門的“再生補助項目”,用於海洋生態環境的恢復。現在,日本圍填海的總面積每年隻有5平方公裡左右。同樣曾經大規模填海造地的荷蘭,到瞭21世紀,也開始研究退灘還水方案,實施與自然和諧的海洋工程計劃,不再將海域直接圍死形成新的陸地,而是盡量保留海域。盡管利弊明顯,但在孫省利看來,填海造地是廣東尋求發展迫不得已的選擇,而唯有選擇科學合理的填海方式,才能將生態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現在國內大多數的填海工程都采取直線平推式填海,選址也選擇在工程量較小、土地效益最大的灣區進行,這種填海方式對近海生態帶來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孫省利表示,科學的填海選址應該避開河流出海口和灣區,采取凸堤式填海和人工島式填海,達到盡量保留自然海岸線形態,並增加海岸線長度的目的。然而,由於經濟成本較高,這種填海方式在國內並不“流行”。孫省利測算,采用人工島式填海的平均成本可能要比平推式填海的經濟成本翻一倍,每畝超過30萬元,這對於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政府而言顯然不夠合算。“現在填海大多數是政府行為,這是政府職能上的錯位,政府本該做好規劃引導和監管工作,讓企業去實施,但現在不少地方政府自己動手,依靠填海賣地掙錢,這是不對的。”孫省利表示。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11-17/148048788.html

房貸嘉義番路房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raldnan5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